“害”的字形图解
读音
[hài]
字类
国家规范一类字
造字法
符形会义
同源字:   
“害”的字形演变
“害”的字源解说

害3.png

从金文字形图可以看出,“害”字由三个构件组成,宀mián()+圭()+口()。

宀,这里不是房屋,而是“天”,中间一点是北极星,两侧圆弧形为围绕北极星周天旋转的、三垣二十八宿形成的庞大星野—穹顶(详“天”字源解说);

圭,的简写,这里指圭表(详“圭”字源解说);

口,古之灵台、观象台(西周以前指的是灵台,春秋以后的造字,指的是嘴巴)。

金文“害”字的含义是在灵台上利用圭表等仪器观察日影和天象。在金文中,“害”字主要有两种写法,一种如上图蓝框内,中间竖线│断开,也就是圭表被拦腰截断,这一类写法表达的是:在测影的过程中突发意外,圭表受到损坏、损毁,导致观影工作停止或受阻;而红框内,则是用一个点或短横线指示圭表出现损坏,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,只不过截断的受损程度可能要大些。

由此可以看出,“害”字的本义是指灵台观影中圭表受到损坏。由此引申出灾祸、祸患之义。观象授时等天文天象观测工作是古代农业生产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,圭表作为观测日影、与天沟通的神器,是关键仪器,受到损坏自然不同凡响,由此义又可引申出重要部位关键部位,如“要害”等。由以上含义还可以引申指发生疾病、心理产生恐惧不安的情绪等义项。

“害”的古文举例

《国语·楚语上》:“子实不睿圣,于倚相何害。”——损伤;招致祸患。

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:“董卓之乱,避难琅邪,为陶谦所害。”——侵犯;杀害。

《韩非子·三守》:“憎人不独害也,待非而后害之。”——使受损害;惩罚。

《尚书·旅獒》:“不作无益害有益,功乃成。”——妨碍。

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魏相田需死,楚害张仪、犀首、薛公。”——畏惧,怕。

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三八:“叔祖奉使在北方十五年已上,生冷无所不食,全不害。”——得;患;染(多用于疾病)。

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都城过百雉,国之害也。”——祸患;灾祸(与“利”“益”)相对。

发表评论
留言交流(0

备案号:滇ICP备20001680号-2     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滇B2-20210058     技术支持:龙采科技